什么是被動式建筑?
被動式建筑源自于德國的被動房,是指不通過傳統(tǒng)的采暖方式和主動的空調形式來實現(xiàn)舒適的冬季和夏季室內環(huán)境的建筑,是以最大程度降低建筑自身能耗需求為基礎原料,實現(xiàn)“近零能耗建筑”的技術框架,也是國際認可的一種集高舒適度、低能耗、經濟性于一體的節(jié)能建筑技術。
被動式建筑在歐洲
自1991年首座被動式建筑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市問世以來,截至2016年,全球有超過65000棟被動式建筑(其中住宅約50000棟)完成了建造。而僅在歐洲境內,到目前已有超過37000棟(其中住宅約25000棟)建筑達到了被動建筑標準。依照《2010歐盟建筑法規(guī)》的規(guī)定:自2019年,歐盟范圍的所有公共類新建建筑;自2021年,歐盟范圍的所有新建建筑將強制執(zhí)行“近零能耗建筑”節(jié)能標準。
世界首座以模塊化組裝施工的被動式建筑, 德國
圣約瑟夫-明愛之家養(yǎng)老院,門興格拉德巴赫 (德國)
文理高中被動式改造項目,巴斯韋勒市(德國)
被動式建筑在中國
2009年,德國能源署開始在我國推廣“被動房”,與住建部合作開展建筑項目示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漢堡館成為了國內首次建成的被動房。目前,全國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項目超過70個,總建筑面積達50萬平方米以上,具有涵蓋多氣候區(qū)、多建筑類型、橫跨東南西北的特征。2016年,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印發(fā)“十三五”節(jié)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實施建筑節(jié)能先進標準領跑行動,開展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建設試點”。
上海世博會漢堡館
被動式建筑的未來
“被動房+”是被動房發(fā)展的最新趨勢,指的是建筑本身能耗降到最低限度的基礎上,建筑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中水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產出能量除了能滿足建筑自身的能耗需求之外還有結余能量可以輸出給電力汽車或輸給社區(qū)等。
六大要素:加強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熱橋阻斷設計;提高建筑的氣密性;高效的熱回收;低熱負荷的采暖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2017年2月15日,上海市綠色建筑協(xié)會通過發(fā)揮協(xié)會推廣新技術應用的平臺作用,組織召開了關于被動式建筑技術應用的專題研討會。
德國RoA建筑事務所所長LudwigRongen教授介紹了被動式建筑的技術特點與經濟特性,并結合國內外實踐案例,說明了被動建筑技術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的實際應用效果。
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許解良指出,被動式建筑技術值得借鑒和吸收,我們要以主動的態(tài)度去積極探索和研究被動式建筑技術在夏熱冬冷地區(qū)應用方法,通過總結經驗和成果為上海的建筑產業(yè)升級做出貢獻。